应用领域
开云体育赞助商:以综合科学力量保奥运空气质量

来源:开云体育赞助商    发布时间:2025-10-21 09:16:30

开云体育账号注册: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临近,奥运空气质量保障状况日益为公众所关注。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奥运空气质量保障变成全球各国对奥运会举办城市的要求之一,但也不乏一些举办城市会存在某项污染物超标的情况。

  《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报告》对空气质量承诺的具体表述是:“市政府认为空气质量是一个重要的健康和环境问题,每天对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和悬浮颗粒物PM10进行监测。2008年奥运会期间,北京将会有良好的空气质量,达到国家标准和世界卫生组织指导值,同时,北京市政府将继续致力于提高全年的空气质量。”

  北京位于太行山和燕山山脉脚下的华北平原北端,西、北和东北向环山,地形呈簸箕状,大气流动受到阻挡,大气污染物不易向外输送,大气自净能力不强,使北京的大气环境污染成因和过程十分复杂。

  为保障奥运会赛事顺顺利利地进行,总结评估奥运空气质量保障方案的环境效果,把握北京大气污染治理规律,在北京市委市政府及奥组委领导下,在国家环境保护部的支持下,北京市环保局组织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部门共同开展了“奥运空气质量监测、预测与评估”工作。

  中国科学院以其大范围、三维立体大气污染物数据实时获取与模型预测预报研究能力成为其中一支重要力量。

  “奥运会期间,我们将每天提供数据报告,并给出预警。通过目前的监测,今年六七月份的北京空气质量较之去年8月有较大提高和改善。”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所长刘文清日前对《科学时报》记者介绍说。

  中国科学院结合北京奥运空气质量监测预警部署了“北京及周边地区奥运大气环境监视测定和预警联合行动计划”重要方向性项目,刘文清担任项目主管。

  据刘文清介绍,这是中科院与北京市环保局开展环境领域战略合作的重要内容,中科院参与单位有6个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大气物理研究所、遥感应用研究所、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上海微系统研究所以及网络信息中心,都是中科院在大气环境监视测定和研究方面的优势研究所。

  这一合作模式在去年就开始尝试。在中科院领导及院高技术局、资环局和计划局的支持下,在2007年8月“好运北京”测试赛期间,结合北京市政府在“好运北京”测试赛期间采取的机动车单双号限行等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一系列措施,中国科学院组织了安徽光学精密机械所、大气物理所、遥感应用所、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上海微系统所等5家研究单位,综合中国科学院近年来大气环境监视测定研发的高技术仪器设施和多年大气环境监视测定研究的基础积累,建立了具有实用性和科学研究价值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为北京空气质量测试作出了贡献。

  2007年行动计划的监测结果,得到了北京市政府和环保局的认可。今年4月,北京市政府和中国科学院特别签署协议,明确中科院将为奥运会空气质量保障和北京整体环境状况改善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

  在去年中科院所属几个研究所合作的基础上,今年启动的“北京及周边地区奥运大气环境监视测定和预警联合行动计划”项目,又把中科院网络信息中心纳入其中。该项目试图以信息化的科研环境E-Science示范应用为目标,探索支持面向重大目标的多学科多单位联合科研攻关活动的新模式,促进多源多类型数据集成与共享。

  “此次合作是由中国科学院高技术局、资环局共同支持的,以提升中国科学院综合竞争力为目标,推进项目管理从所、局、基地管理到大型科研计划管理的跨越,强调科研计划整体目标的实现,强调院内不同实体间的相互协调和联动配合。”刘文清表示,“优势单位和人员组合,体现了中科院相互协调、多方合作和参与的格局,初步形成了全院的综合优势。

  北京市环保局已有覆盖全市主要地区的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在监测质量控制和保证方面也建立了一套体系,但了解北京空气污染形成和演变的原因,更需要北京周边地区以及北京市区污染物的空间分布数据提供支持。

  “我们主要是弥补北京市环保局例行网络监测手段、种类和范围的不足。”据刘文清介绍,他们除了在奥运村及周边、北京机场、首钢、燕山石化等区域设置10个监测站外,还有两辆移动监测车,同时,沿太行山山脉、燕山山脉等还有18个子观测站,对北京市周边地区进行观测,可以评估北京市本身污染源和周边输送对北京空气污染水平的各自贡献份额。

  “此次项目使用的高技术仪器设施中,95%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都是近年来在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及国家863计划等支持下研发的。”刘文清强调,“我们所作为高技术研究所,更加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来推动仪器设施的发展。”

  这项工作被认为是中科院根据国际战略需求,急奥运会之所急,组织全院的力量,以科研带动仪器创新的典范,尤其是环境参数测量仪器的创新,形成了一支很好的团队,对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很有意义。

  项目的主要标志性特色是:综合性常规观测与高技术手段观测相结合、固定点连续监测和典型过程流动加强监测相结合、地面监测与垂直测量相结合、地面遥测与卫星遥感相结合;自主性按照国际标准,用中国自主的高技术手段和仪器设施来分析中国环境问题,如大气污染模型、环境光学立体观测设备、现场光化学模拟等;实时性实时获取数据、快速提供分析报告、及时给出预测预警;区域性覆盖到北京及周边区域。

  项目共有7个子课题,由这6个参与单位分别或合作承担,这中间还包括:北京周边地区大气质量联网监测与预警;北京及周边地区大气环境综合立体监测;华北区域多源卫星遥感监测与数据反演;烟雾箱模拟与预警;区域大气污染模拟与预警多模式集合系统;交通干线流量与线源污染排放监测;网络协同平台与数据可视化系统。

  “比如,在奥运村辖区内的遥感应用所布设的超级站,可以很便捷地了解奥运村的空气质量状况,及时预警;大气物理所廓线站,对大气成分进行垂直扫描测量,能快速获取多种污染气体、污染的垂直扩散状况;作光化学烟雾箱的室外健康模拟,就可以了解一下机动车尾气的减排对臭氧究竟有什么影响;利用卫星数据反演颗粒污染物和气体污染物区域分布,可以与直接监测结果比较”安徽光学精密机械所所长助理刘建国举例解释。

  “从科学角度,这也是一个很难得的机遇。”安徽光学精密机械所环境光学监测技术室主任谢品华对《科学时报》记者表示,“目前的污染状况很复杂,是复合型区域污染,有很大的挑战性。为改善北京空气质量,政府采取了多项控制措施,力度很大,通过测试评估,不难得知哪些措施很有效,及其对空气质量的改善程度,确定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的因素,更好地掌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中科院能借此做很多科学工作。”

  “这次通过种种措施及空气质量改善的效果,对其他城市的空气质量改善都会有借鉴意义。我国的污染问题、地理特质与能源分布情况,与其他几个国家不同,解决污染问题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经验。”谢品华说。

  据介绍,项目组下一步工作的设想是,面对新阶段的国家需求,遏制城市群大气复合污染的恶化和蔓延趋势,实现区域大气复合污染控制的技术创新和集成。他们同时希望为我国环境管理决策者提供有效的高技术手段和可靠的科学数据,服务长期的空气质量管理需求,推动国家和地区的清洁空气法规的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