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延安日报:谷实穗黄 送粮归仓——黄龙县三岔镇推进粮食安全工作小记
来源:米乐体育 发布时间:2024-11-24 03:40:10
秋收大忙已过,阡陌纵横的三岔大地依然留有忙碌的余韵。成片成方的高标准农田已由“青绿”转为“金黄”,在微风吹拂下“稻浪”翻涌;设备齐全的玉米烘干厂内,一袋袋包装好的玉米粒即将发往全国各地……
仓廪实,则天下安。粮食生产始终是群众心头牵挂的大事。近年来,三岔镇扎实推进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按照“布局集中、技术覆盖、政策聚集、整建制推进”原则,以1个吨粮镇、2个吨粮村创建为抓手,坚定不移稳面积,多措并举提产能,综合施策提单产,创新机制提效益,建设百亩吨粮田。
“轰隆隆,轰隆隆……”走进三岔镇长石头村玉米单产提升“吨粮田”示范基地,几台新式玉米收割机正在地里来回穿梭,一个个金灿灿的玉米棒应声而落,把收割箱装得满满当当。
“我们今年利用12亩土地进行了玉米梯度试验,就是在同等地力条件下,密度不同地种植美联41、益农2020等4个品种的玉米,以此筛选出适合本地的播种密度。”长石头村党支部书记高振远说。
三岔镇二级主任科员李志宏说:“玉米生产从耕、种、防、收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全镇4.2万亩玉米春播只需10天时间就能够实现。”
紧紧抓住科学技术创新这个“牛鼻子”,才能慢慢地加强粮食生产能力。三岔镇作为黄龙县农业产业大镇,近年以来,打造了三岔镇胡家沟、瓦翁河千亩玉米单产提升示范方、长石头百亩“吨粮田”、327国道沿线万亩良田“千百万”粮食试点。同时,大力推广玉米密植高产“5335”机械化播种技术,降低劳动力成本,助力单产提升,以点带面进行辐射推广,示范引领全镇农民群众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精细管理,全面推动玉米新型种植技术应用,促进粮食种植产业提质增效,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基本盘。
“吨粮田”建设特点是高产、科技含量高和管理上的水准高,重点是通过科学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来优化土地利用,针对耕地保护、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应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等方面多措并举,在有限土地上提高粮食单产水平,推进区域农业一体化发展,提升粮食产能,实现粮田变良田,进而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到了秋收时节,眼看着玉米收割的时间一天天临近,三岔镇长石头村的村民张建国却不像往年那样忙乱。
“这都要归功于‘田管家’,今后再也用不着为种地发愁了。”张建国口中的“田管家”就是三岔镇近年来推广的玉米生产托管服务。
三岔镇在农业社会化托管工作中探索推出“221”(“两委托、两跟进、一保障”)模式,实现托管双方“有保障”。“两委托”即农户将土地通过集体,委托给专业的农机合作社或家庭农场等种植大户完成耕、种、防、收各项服务;“两跟进”就是技术指导全程跟进、财政项目(每亩50元)补贴全程跟进;“一保障”就是政府兜底购买农业保险(每亩3元),保障托管土地产值和效益。
“玉米托管之后,我们农民可以当‘甩手掌柜’了,不用管品种和产量怎么样,有更多的时间去种植苹果增加收入。”张建国笑着说,“全村的人都热情高涨,其他人想弄还弄不上哩。”
“今年全镇托管1400户3.8万亩玉米,辐射带动全县8.2万亩,实现了一降两增,即降低了成本,增加了产能和效益。”李志宏说。
近日,在玉米加工厂厂区内,2座烘干塔正在作业,一旁等待加工的玉米堆成了小山。
“以前,收割完玉米得找地方晾晒3到5天,最怕遇到下雨天,现在玉米烘干厂不仅负责烘干,还管收购、销售,让我们省了心。”张建国说。
“玉米烘干厂共建有2座300吨的烘干塔,1座1万吨粮库,3套输送机、2辆装载机和1辆清选机,总投资1500万元,占地28.89亩。”负责人张根亮说,“玉米加工厂填补了全县玉米烘干、储存、加工、周转空白,不时有客商线上线下主动谈合作,效益还不错。”
三岔镇未解决“收粮靠天、晒粮看天”问题,使“好粮卖好价”,建设农产品交易集散中心,实现玉米产地烘干。在运营过程中,以“政府搭台引导、企业合作运营、村集体联合服务、农户跟进参与”的模式,鼓励企业定点收粮烘干,销往四川、贵州等地。同时,三岔镇将全县“1+百千万”玉米单产提升示范区玉米全部纳入首批烘干订单,已签约收购面积5万亩,预计全年可烘干3万吨,产值5400万元,年盈利240万元。
“按照每斤烘干后提高1~2分钱增收计算,农户可实现增收60万元~120万元。在收购过程中,企业通过村集体收购玉米,企业、集体按照8:2分红,预计企业可盈利192万元,村集体盈利48万元。”李志宏说。
三岔镇2023年全镇粮食播种面积4.7万亩,其中玉米播种面积3.8万亩,历年来平均亩产800-1000公斤,预计今年总产量达3.04万吨,产值6080万元,人均7360元。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 上一篇: 丰收来之不易 丰收成色十足
- 下一篇: 河南中农福安农业装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