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纳溪:全方面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发表时间:2024-11-16 18:45:49  来源:米乐体育

  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30日电 (王超明 梁隆宇 何郁金)连日来,泸州市纳溪区各镇(街道)田间地头,收割机等各式农机组成的“金戈铁马”穿行其中,烘干设备开足马力投入生产,确保水稻颗粒归仓。

  近年来,纳溪区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方面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在收割和烘干两个生产薄弱环节,不断引进新机具、新技术,补齐机械化生产短板,让更多农民尝到轻松种田、科学种田的甜头,守住百姓“米袋子”。

  秋风起,稻谷黄。在纳溪区白节镇福华村,广袤的稻田里满目金黄,一台台收割机开足马力在田间穿梭忙碌,村民趁着晴好天气抢收早稻,确保颗粒归仓。

  看着收割机割稻、脱粒、碎秆还田、卸粮一气呵成,福华村水稻种植大户段少芬感慨道:“以前雇人收割水稻,两人一天才能收割一亩地。这收割机就是快,一天时间就把她种植的28亩水稻收割完毕。”

  谈及费用问题,段少芬表示:“人工收割每亩800元左右,现在机器收割每亩只要200余元,每亩节约600余元,不仅降低了生产所带来的成本,还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了推进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作业,达到节本增产目的,纳溪区规范高效落实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积极支持引导农民购置使用先进的农业机械,进一步提升现代农业机械化水平。今年纳溪落实购机补贴363万元,补贴各类农机具5735台,直接受益农户4161户。纳溪区白节镇来龙村村民王先利创办的合作社今年新购置了一批农机,获得补贴7.5万元。

  “这收割机有卫星领路,效率高得很。”王先利表示,水稻收割机械都配备北斗导航系统,通过手机便可以实时监控它们的作业时间、作业轨迹和作业面积,掌握收割进度,确保高质量耕种得以实现。

  农机有了,熟练操作机械人才的培养也要跟上。纳溪区组织农机干部下乡指导200余人次,检修各类农机具3000余台(套),指导全区13支农机服务队、4个农机专合社开展收割服务,举办农机操作员培训班3期,共培训69人,使他们成为熟悉多种农机的“多面手”,目前,农机操作员人均年收入7万元左右。

  “夏收突出一个‘抢’字,7月下旬水稻开镰之后,从河南、安徽地进入我区的收割机大幅度增加,加上本地现有收割机共计500多台加入到水稻收割之中,全区28.83万亩水稻一个月左右便收获完毕。”纳溪区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袁伟丁表示,在机械化的强力赋能支撑下,农村劳动力得到一定效果解放,优质水稻生产实现高产高效,节本增效的甜头让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更高更足了。

  8月30日,位于纳溪区合面镇佳盛家庭农场烘干车间,运输车来回穿梭,烘干机嗡嗡作响,金黄饱满的稻谷烘干后,工人们忙着打包封袋储存。

  “虽然最近一段时间天气非常好,但稻谷太多,场地还是不够晒,只有把烘干设备利用起来,才能确保稻谷快速入库。”纳溪区合面镇佳盛家庭农场负责人朱德刚高兴地说,这套烘干设备已经运行五天了,机器24小时不停,4个工人轮班倒,一天可以烘干水稻10余吨。

  谈及安装烘干设备的初衷,朱德刚表示:“他种植了300百余亩水稻,购买了三台收割机收割,每年收获稻谷100余吨,由于稻谷量大,放在路边晒泥巴、土又多,若遇到阴雨天气,稻谷容易霉变、发芽、变质,影响粮食的品质,自从投入10多万元安装烘干设备之后,根本不需要过多的担心稻谷发霉发烂了。

  谷物烘干设备的使用既节省人力、物力和场地,也避免占用道路凉嗮造成的交通安全风险隐患,还节约时机,逐步提升稻谷品质和安全储存期限。

  除了烘干稻谷,朱德刚还利用粮食烘干设备帮助村民烘干玉米、油菜籽等农作物,有效解决传统晾晒方式中场地受限、阴雨导致霉变和发芽等问题,极大地提高粮食晾晒的效率和品质,让农民增收得到一定效果保障。

  近年来,纳溪区把“减损就是增产”的思想意识贯彻到田间、车间,围绕粮食烘干等方面补短板强弱项,在组织农机抢收的同时,加强政策扶持,鼓励和推动合作社、家庭农场、粮食生产和储存大户等发展粮食烘干设备,开展粮食烘干社会化服务,确保粮食品质。目前,除了朱德刚这套小型烘干设备以外,全区还有4台(套)大型烘干设备,日烘干粮食200吨以上,有力的保障收获后的粮食品质和安全储存。

  “严格落实好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的政策,特别对购置粮食烘干设备的合作社、家庭农场优先予以补贴,进一步提升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确保粮食丰收、农民增收。”谈及下一步打算,袁伟丁信心满满。(完)

  ① 凡本网标注明确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全部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标注明确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标注明确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是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线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照法律来追究法律责任。 法律顾问:四川昊通律师事务所。



相关产品